价格磨底遇关税升级,反内卷政策托底商品
一、宏观环境分析
国内:价格磨底,需求待振
-CPI:6月同比+0.1%,实现由负转正,环比下降-0.1%,跌幅较上月收窄,整体表现略超市场预期,或受“618促销”错位扰动。
-PPI:同比-3.6%,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环比-0.4%,与前值持平,工业通缩压力未实质性缓解。
-核心态势:价格信号延续“磨底+结构分化”,供给端有边际收缩迹象,但内需动能仍显不足,政策传导节奏待观察。
-政策影响:“反内卷”政策对光伏、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产生积极预期,有望阶段性支撑价格,但在总需求复苏仍显脆弱的背景下,价格回升的持续性仍具不确定性。
-展望:7月政治局会议有望重申稳增长方向,关注其在财政节奏、内需提振与地产托底等方面的政策部署,或将成为观察下半年内生动能修复节奏的关键窗口。
海外:关税再起,兑现概率提升
-特朗普在前期关税豁免即将到期之际,启动新一轮贸易施压。
-核心变动:自延长期起,欧盟、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印度等陆续收到关税通知函,税率上调至30%–35%,显著高于此前“解放日”关税设定。
-政策背景:不同于2018年关税冲击初期的“口头威胁+最后一刻妥协”组合,在当前美国财政赤字激增、美联储政策受限背景下,特朗普或更偏向“兑现制衡”。当下关税政策具备更强的财政功能与选举属性,政策兑现概率边际提升。
二、投资要点与大类资产策略
1.利率债市场分析
-市场表现:本周利率债市场延续震荡偏弱格局,收益率曲线轻微“熊平”,10年国债收益率小幅上行。
原因:一是因为股债跷跷板效应显现,权益市场延续强势表现,风险偏好上升对债市形成压制;二是由于地产政策预期升温,市场博弈潜在增量地产支持政策,影响债券多头配置情绪。
资金面:短端回购利率维持低位;月中税期临近,流动性或阶段性边际收紧,对利率债形成一定约束。
-央行操作:或并不急于推出新的宽松政策,短期可能主要通过买断式回购、MLF和OMO等方式来投放流动性,而随着缴税和政府债发行,月中资金面波动可能加大。
-机构动态:理财7月规模或环比大幅扩张,下半年增长可能放缓;绩优基金久期持续下降;央行买债最早或待8月。
-整体来看:债市目前绝对收益率和利差处于近年低位,10年国债突破1.6%还需央行买债、超预期降息或股市大幅调整推动,短期概率不大,预计维持震荡。
2.信用债市场分析
-6月30日以来收益率明显下行,带来一定估值修复收益。信用债利差已较小。后续需要密切跟踪资金和资产的供求关系,防止供需关系反转后出现的估值风险。
-境内:资金利率维持在相对低位,资金对票息carry有明显偏好;无超预期事件发生的情况下,信用债走势依然沿着化债大逻辑走,中高收益信用债配置情绪仍强。
-境外:整体市场交投情绪火热,传言地方国企新增外债额度申报要求或放松,近期新发364天期债未受监管正式干预,企业新增发行意愿强烈,预计未来会继续新增发行。
3.A股与港股市场分析
A股方面
-延续震荡上行,全周成交额7.48万亿元,日均1.5万亿元,较上周放量,市场交投情绪回暖但部分板块获利回吐,整体市场情绪仍偏谨慎。
-结构亮点:
银行板块:息差修复逻辑强化,市场对“存款利率下调”政策兑现反应积极。
钢铁板块:“限产”政策催化周期逻辑短期强化。
新能源赛道:宁德时代Q2净利预增42%,刺激创新成长预期,创业板指数周内涨幅领先。
港股方面
-恒生指数周涨0.93%,恒生科技指数涨0.62%。
-板块表现:前期领涨的科技股和新消费板块出现明显调整,资金获利了结意愿较强。
电讯(股息率5.4%+)、公用事业等防御性板块获资金关注,体现抗跌属性。
科技股分化:腾讯受AI备案消息提振,获南向资金持续净流入vs美团行业竞争加剧承压。
生物医药板块:受医保降价政策扰动明显回调,部分龙头个股单周跌幅较大。
4.可转债市场分析
-市场表现:中证转债指数继续震荡走高,周内上涨0.76%,再度刷新2015年6月以来新高;市场风险偏好回暖带动转债维持强势格局。代表小市值风格的万得微盘股指数周涨幅达2.68%,也为转债提供一定支撑。
-结构方面:
“反内卷”成为A股焦点,推动光伏、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股价反弹,关联金融机构(如银行对这些行业的坏账风险降低预期)跟涨。
光伏行业:由于产能过剩非常严重且行业龙头都是民企,背后更有地方政府的税收和就业考量,因此尽管有政策推动,产能出清程度待观察,企业现金流或需1年以上才可能回正,对应转债的信用风险未解除。
-估值方面:
价格中位数升至125.80,较上周再度抬升,YTM中位数降至-2.92%。显示价格持续攀升而收益率空间逐渐压缩。
转股溢价率27.33%、纯债溢价率18.78%,均处历史低位,反映市场仍对“转股预期”有较强定价偏好。
-流动性方面:交投延续活跃,日成交额683亿至769亿,中枢与上周相当,A股日成交1.22万亿至1.53万亿形成支撑。整体资金面支撑较为平稳,为转债维持当前估值水平提供基础。
-整体来看,当前可转债市场进入高估值、高波动阶段,在政策催化与资金博弈交织之下,个券分化料将加剧,后续需更加关注估值安全边际与信用风险定价之间的平衡。
5.商品市场分析
-市场表现:整体呈现“政策预期推动+基本面分化”特征,波动率上升。
-国内方面:反内卷”政策成为国内商品市场的阶段性核心线索,政策聚焦钢铁、水泥、玻璃、光伏等行业:
供给侧出清预期带动周期品情绪反弹,但供需错配的实质修复仍待后续验证。
城市更新、制造业投资、能源转型等议题在政策持续发酵下,强化了中游工业品及新材料托底预期,为部分商品提供中期支撑。
-海外方面:特朗普宣布自8月起对铜征收50%进口关税,并考虑扩展至半导体、药品等关键产业品类。导致海外市场围绕“美铜套利”交易逻辑消退,铜品种跨市场价格结构出现重定价趋势。
6.美债及汇率市场分析
-本周全球利率债市场的波动主线并非源自美国,而是日本与欧洲的财政担忧所引发的长端利率上行。
日本:7月8日在东京市场早盘交易中,日本超长期国债价格显著下行,10年与30年期收益率分别上行3.68bp与3.5bp,30年期突破3.0%,主因选举前的财政刺激承诺,多党派提出的扩张性政策预期强化了债务发行预期,市场对日本长期财政可持续性重新定价。
英国:财政状况担忧致股债承压,财政风险溢价正在从边缘经济体向核心发达国家扩散,反映在德债等核心资产利率同步上行。
-美债逻辑:
美债收益率上行主因外部扰动而非内生经济利空,“大而美”财政法案落地后利空已基本被市场消化。日本、欧洲等国仍处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阶段,美债反而成为利率债中“确定性最强”的配置方向。
资金动向:过去一年,投资者基于欧央行降息确定性更强、美国尚未开启政策宽松,倾向优先配置欧债、英债等非美主权资产;但目前,美联储政策转向信号渐强,海外财政担忧上行,交易重心正重新回归美债。
本文章内容仅代表团队投资研究人员的分析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的权威观点,数据不形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信息也均不形成任何投资意见,仅供读者参考。
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团队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杭州富涌谷显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所有,杭州富涌谷显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
未经杭州富涌谷显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扫码添加
杭州富涌谷官方客服